2016年9月16日-25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营造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
小编收集了九个网络常出现的诈骗陷井,一起来看看吧!
1、U盘里的病毒太危险!做为我们日常便捷的移动文件存储器,太容易被植入病毒。所以在日常使用中,请安装防毒软件或开启只读模式。
2、”老板“邮件请确认,慎打开!钓鱼邮件防不胜防,冒充领导是钓鱼软件常用手段之一,收到看似熟悉的邮件像你索要账号等敏感信息的邮件请立即举报删除。不要随意点链接,仔细辨别邮件地址是否正确。
3、信用卡盗刷!仔细保管您的信用卡,卡上的关键信息:卡片信息、有效期,背面的三位验证码如果泄漏就容易被盗刷。这种信息即便银行工作人员也不能随意告知。
4、下载违章APP查询,银行卡被扣费。前不久,市民方先生收到带有自己姓名、车牌信息的短信,打开违章可查的链接网址,手机被安装一个“违章查询”的APP。在安装时,软件读取手机状态,身份编辑文字信息,以及读取通讯录等需求。几分钟后,陈先生收到以银行的扣款短信,卡内被转走1000元。
5、“青春”坑。收到“同学”短信,“扫描二维码,看我制作的我们大学回忆小视频,相隔多年,我们情谊不变,快扫码支持一下!”王某收到短信扫描了二维码,没能看到回忆,只收到了银行被扣款的短信提醒。这一切都是骗子利用近年“青春”题材电影大热炮制的骗局。随时在各种路口都能看到扫二维码,送小礼品。二维码的构成太复杂,非专业人士无法分辨,随便一扫不定刷走啥。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餐,你懂的。
6、不是所有微信红包都能拆。最近被朋友拉进了一个微信群,习惯性的抢红包,打开发现中了500元代金券。喜出望外按照提示在领奖网站输入身份证、手机、微信账户后,二维码一扫,几分钟微信里的10000元不知所踪。这个红包不可谓不大!
7、朋友圈投票!现在微信活动一波接一波,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得奖花钱刷票,这一环节往往暗藏杀机。日前,重庆九龙坡张先生为了给朋友孩子投票,被引导下载某软件,很快,银行卡被盗刷2000元。
8、公共场所WIFI也有安全隐患!近日,某网络安全漏洞信息平台发布了北京首都机场T1航站楼存在窃取登记人信息,散发恶意信息等安全隐患。不要为了节约一点点数据流量,随意连接公共场所的WIFI,有可能代价是会流量高N倍。
9、银行”官方“号码短信!小编总收到某行官方号码发来的“积分换现金”信息。遗憾的是这个银行小编只一张空卡,感谢送我几万积分的银行“官方”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