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财务软件的发展
---- 我国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十二年的历史,财务软件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软件,一跃成为我国软件业的明星。然而,我国财务软件发展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发展的产物,如果我们财务软件界,特别是财务软件开发商不认清这点,盲目地夸大我们自身的作用,对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我认为有必要来重新审视一下财务软件的发展,重新讨论一下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今后的发展道路,对我国软件业的成长是有益的。
一、我国财务软件发展,政府主导起了关键作用
---- 12年前,我国还是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社会,计划经济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很强,企业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品,因此,政府部门的推动对财务软件的发展提到了关键作用。
---- 80年代初,我国领导人提出了“抓住机遇,迎接新技术革命”号召,引起了全国的普遍响应,掀起了以微机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高潮。一时间似乎不配微机就有一点落后,许多单位微机配上了,但是没有应用,这就带来了80年代中期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的热潮,形成了政府部门“以点带面,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政策,推广会开了不少,但是发展依然比较缓慢。
---- 到了80年代末,我国财政部提出了发展通用会计软件的号召,提出了我国会计软件的“十条基本要求”,这是我国第一个会计软件的标准。这短短的十条,为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财政部在推动通用化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商品化问题,会计人员在当时不接受商品化会计软件,不太承认软件的价值。10年前的1989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提出实行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制度,“十条基本要求”即作为评审的标准。
---- 1994年又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使会计软件的标准更加细化。1995年,财政部在全国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共200多万人,为会计电算化准备了人才。1996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为各单位应用财务软件的全过程提供了解决方案,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 财务工作流程相对稳定,也是财务软件发展的重要基础。财政部1984年《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和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给了财务软件开发